推进乡村振兴,必须打开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如何深入解放思想,走出一条具有泰州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近日,市农委党委书记、主任毛正球接受了本报专访。
泰州日报:在“解放思想再出发 对标找差新跨越”大讨论活动中,市农委确立了怎样的目标,树立了怎样的标杆?
毛正球: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整体对标南通市。具体目标为:2018至2020年,我市农业基本现代化进程监测指标得分每年与南通市的得分差距均要缩小0.1分以上,到2020年,力争全面超过南通市。
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农业产业培育、生态循环农业分别对标常州市、徐州市及浙江湖州市。其中,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争今年纳入国家农业农村部创建试点单位评审范围,2019年力争获批创建试点单位,到2020年,力争顺利通过考评验收,在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市上赶上常州市。农业产业培育,计划到2020年培育省级龙头企业5家、市级龙头企业39家、年销售额10亿元以上企业1家、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家、省级农产品加工集中区2家、农产品出口额增长5800万美元。生态循环农业,力争到2020年90%的规模养殖场实现种养结合,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达98%;新建成畜禽粪便集中处理项目5个;所有市(区)均建成畜禽养殖污染长效监管体系。
泰州日报: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委作为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将从哪些方面入手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
毛正球:我们将以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为抓手,推进改革创新、科技创新、工作创新,着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动能,全面推进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努力走出一条“质量更高、生态更优、产业更强”的泰州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具体将重点“实施十大工程、构建十大体系”: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构建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实施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工程,构建农业持续增效体系;实施农业物质技术装备升级工程,构建现代农业支撑体系;实施农产品质量提升工程,构建绿色消费保障体系;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构建现代农业规模化经营体系;实施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工程,构建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实施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构建农业清洁生产体系;实施农业生态保护与治理工程,构建农业资源环境可持续体系;实施宜居乡村可持续建设工程,构建农村协调发展体系;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工程,构建农村创新驱动发展体系。
同时,积极推广十三种发展模式:“稻田+N”综合种养模式、大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利用的洋宇模式、苏中园艺节能节水循环生产模式、上膳源(高港)有机农场模式、南方小麦交易市场综合服务模式、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模式、“互联网+现代农业”模式、家庭农场服务联盟姜堰模式、引凤还巢发展现代农业模式、废弃沟渠整治综合利用模式、耕地养护模式、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利用模式、农业保险姜堰模式。
泰州日报:您觉得制约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重点难点是什么?
毛正球:当前,我市农业发展中的最大问题仍然是不平衡不充分:一是农产品有效供给还不能适应消费升级变化,农产品安全隐患仍然存在,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农业市场竞争力不强;二是资源环境压力不断增加,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进度还不快,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任务日益突出;三是生产要素制约日益凸显,农业劳动力呈结构失衡特征,农业投入成本持续走高,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亟待补齐,实现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增大;四是体制机制约束还有待破解,产学研结合不紧密、社会化服务组织培育度不高,农业多种功能挖掘不充分,农业发展的新动能还不足。
可以说,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地解决,农业现代化的目标就难以顺利实现,这对我们农业部门而言是个重大考验。
泰州日报:解决农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市农委有哪些新思路和新举措?如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
毛正球:问题是实践起点,也是工作方向。下一步,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紧紧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的思路,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积极破解现代农业发展的难题,推动泰州现代农业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一是聚焦示范引领,推进园区建设高质量,让农业科技“强”起来,着力把园区打造成新技术等现代要素集成运用的主阵地,打造成信息化与农业融合发展的样板区,打造成高产高效绿色发展的展示区,以园区的高质量发展示范带动全市现代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二是聚焦结构优化,推进产业升级高质量,让农业效益“高”起来,坚定不移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大力推进新产业新业态培育,让现代农业给农民带来更多财富。
三是聚焦品质提升,推进品牌创建高质量,让农业品牌“响”起来,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切实加强执法监管,实施品牌提升行动,加快推进由产品向品牌转变、由品牌向名牌转变,唱响“品质农业、泰州至上”区域质量品牌。
四是聚焦生态优先,推进绿色发展高质量,让农业本色“亮”起来,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严格生态保护与治理,大力推进“绿满泰州”行动,持之以恒地厚植泰州生态优势,把生态优越打造成泰州农业发展最靓丽的“名片”。
五是聚焦补齐短板,推进产能提升高质量,让农业基础“硬”起来,坚定不移地用现代物质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技术手段服务农业,用现代经营理念提升农民,不断夯实现代农业的体系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