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如一日,为了村民过上好日子

2018-06-29 16:25:44来源:泰州日报作者:本报记者 顾日升 特约记者 袁开建


张文德向参观者介绍石斛种植基地。

  日升供图

  6月27日一大早,参加省委“寻找老支书精神”座谈会归来的兴化市戴南镇董北村党委书记张文德,主持召开村党委扩大会,传达学习省委书记娄勤俭对“寻找老支书精神”工作作出的批示和省委常委、组织部长郭文奇的讲话精神,谋划董北村新一轮发展蓝图。

  “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才是硬道理”

  “千条理万条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张文德对村“两委”一班人常说的一句话。35年来,张文德用行动践行着这句话。

  35年前,张文德担任村党支部书记,摆在他面前的现状是:村集体负债5万多元。履新那天,他向全村父老立下军令状:用3年时间,使村集体收入达到100万元。

  村里欠债缺资金,张文德就带人到海滩割蒲草编蒲包,一分钱一分钱地积累。他和支部几个委员跑破鞋子筹资金,终于向信用社贷款2000元办起金属制品厂。缺流动资金,张文德带头把个人积蓄拿出来;供销员出差没路费,张文德把家里的两头小猪拉出去卖了。经过一番打拼,董北村集体经济收入当年达到35万元,第2年达到65万元,第3年达到102万元——张文德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到2011年底,全村实现社会总产值45亿元,八成以上农户当上了小老板,董北村由此成了苏中地区远近闻名的“老板村”。

  从2013年起,董北村又与相邻的孙堡村组建中心村党委,以“飞地”形式流转承包该村土地2000多亩,种植“中华九大仙草”之首的铁皮石斛,并建成泰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形成了组培、种植、精深加工、生态旅游一体化的新兴产业。

  “你说好他说好,群众说好才算好”

  “你说好他说好,群众说好才算好。”在村集体“钱袋子”鼓起来之后,张文德更多考虑的是,怎么能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这些年来,董北村投入9600多万元,建成了一所实验小学和一所省级优质幼儿园,外来务工子女与村民子女一样,免费就读。村里投入2800万元建成农民疗养院,每年为村民免费体检一次,并为每人办理“五险”。幼儿补助、老人补助、大病救助,村里设立了多项补助基金,实现了“幼有托、小有教、中有保、老有靠、残有助、困有帮”。

  村党委建立了农民艺术团、不锈钢乐队,还规划建设融少年艺术馆、书法馆、中国村史馆为一体的文化大厦,倾力打造“泰州文化第一村”。

  张文德特别关心村里的弱势群体,主动把全村12名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安排到企业上班。村民李忙英腿脚不便,丈夫遭车祸身亡,张文德在农民公寓楼给她家安排了一套138平方米的新房,并介绍李忙英母子到企业上班。

  “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要看领头雁”

  从上任第一天起,张文德就向村民许下“三不”誓言,即“为官不偷懒、有权不滥用、见钱不眼开”。这么多年来,月底、季末、年中、年终,集体财务账目都要上墙进栏公布,村干部的手机费不报一分、交通费不报一分。凡是重大决策、重要事项,都要经过村“两委”集体研究,并由村民议事代表会讨论通过。村干部每年初都要谈履职打算,公开目标承诺;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年底向群众述职述廉,并接受群众评议。所有村干部手机24小时开机,群众有困难,第一时间解决,老百姓称干部是村里的“110”。

  回顾这么多年的农村实践,张文德深切感到:作为一个村的“当家人”,这个位置既重又轻。说“重”,是因为党组织和老百姓信任你,你就要为党守好这个阵地;说“轻”,是因为在群众面前,你就是跑腿的“店小二”。张文德表示,35年光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站在新的时代风口上,老支书要有新作为,董北村才能有新跨越。